京张铁路是什么形状(人字形还是之字形)

京张铁路是什么形状(人字形还是之字形)

“人”字形沙盘

京张铁路是什么形状(人字形还是之字形)

詹天佑铜像

京张铁路是什么形状(人字形还是之字形)

沙盘下的标识

晚上回到家,上小学的儿子拿着语文课本,走过来疑惑地对我说:“老爸,咱们暑假去八达岭时,路过青龙桥车站,明明记得那里面说,京张铁路最富创意的是‘之’字形铁路,我们课本上怎么说是‘人’字形啊?”

儿子的话把我也问住了,看看他的书,打开我的记忆宝库,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。就对他说:“这个问题老爸明天回答你。”之所以敢这么肯定地答复他,是因为我上班的旁边就是中国铁道博物馆,每天午饭后散步时都会从它的门前经过。

说句实话,在前门周围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十几个,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每天门前排长队,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博物馆都门可罗雀。走进铁路博物馆,今天正好有个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,学生们被分成两组分别由解说员带领边讲边走,几位老师坐在椅子上玩手机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家四口人和几个老年人。他们很可能都是铁路系统的退休人员,经常会在一些实物或照片前停下来讨论一番,不时还穿插着“自己当年……”之类的话。

我的时间有限,问明了工作人员后,就直奔詹天佑纪念像。在他的身后是一个沙盘,介绍的就是他在京张铁路上进行的创举,沙盘的标识清晰地写着“京张铁路‘之’字型线路沙盘”。

而我对着沙盘仔细地看了半天,怎么看怎么是个“人”字。既然有讲解员,我就向她提了一问。她说自己也是按解说词来讲的。

回到办公室,下午任务并不重,我就查起了资料。詹天佑当时在考察完青龙桥一带的地形后,有这样一段记录:“……自居庸关以至八达岭,路线不长而高度相差甚远。且山环谷曲,无地旋车,虽极力将线路引长,仅得三十尺记一尺之坡度焉。”这段话的意思就是,这一带没有车可以调头的地方,且坡度超过了33.3‰。我们都开车走过盘山公路,通过一些近180度的弯时,车尾常常会甩到悬崖外,汽车尚且如此,火车调头又该如何。

33.3‰的坡度是个什么概念我也不能理解,就拿我们家用爬坡能力最弱的前驱车来说,也能爬上10%的坡度,难道火车连3.33%坡都爬不了吗?我就打通了一个在铁路总公司上班的朋友的电话。他告诉我,现行的标准是,在最差的地形条件下,用牵引力最大的电力机车,区间最大限制坡度一般不得超过25‰,极限是30‰。他的话让我明白了詹天佑的担心,现在的动力尚且如此,当年的蒸汽动力就可想而知了。

地形条件是无法改变的,詹天佑估计是死了不少脑细胞,才最终想出了一个双车头的办法解决了动力的问题。

詹天佑开动脑筋,最终把调头的问题也解决了。我们引一段语文课本上的原话:詹天佑顺着山势,设计了一种“人”字形线路。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,一个在前边拉,一个在后边推。过青龙桥,列车向东北前进,过了“人”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,原先推的火车头拉,原先拉的火车头推,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。这样一来,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。

对着这段话,再看看自己拍下来的沙盘,我认为这段铁路还是叫“人”字型,更为确切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39907554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